欢迎访问华东交通大学理学院网站!

理学院“格致”讲坛学术报告(2021年第4期)

作者:揭平明  来源:理学院   时间:2021-04-16  点击:


【时  间】:2021417日(周六)上午08:30-11:30

【地  点】: 教3201(理学院会议室)

【报告一】:基于反向设计的数字纳米光子器件研究

【报告人】:国防科技大学 杨俊波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杨俊波,四川大学博士,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国防科技大学学习成才先进个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项目首席科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东北大学研究学者,国防科大微纳光电子与光信息处理方向学术带头人。享受军队专业技术人才二类津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研究成果入选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研重点项目、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等项目2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共计160余篇,研究成果进入ESI1%

【报告简介】:

硅基光子器件具有尺寸小和 CMOS 工艺兼容的特点,是光子集成电路的核心部件。对光子集成电路来说,高集成度意味着高性能和低功耗。但是与电子集成电路相比,硅基光子器件的设计方法相对落后,目前主要依靠半解析模型和参数扫描进行设计,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传统设计方法设计的硅基光子器件尺寸大,不利于大规模集成。利用遗传算法、DBS、深度学习等算法采用反向设计,可以设计出尺寸更小、功耗更低、集成度更高的纳米光子器件,在神经网络光子芯片、光计算、片上光互连与光网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报告二】:超快激光技术与关键器件研究

【报告人】:深圳大学 闫培光 教授

【报告人简介】:

闫培光,教授/博导,深圳大学光学学科点负责人,领军学者,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南山区领航人才,武汉安扬激光有限公司特聘专家。目前研究兴趣集中在:1)中红外飞秒激光技术;2)太赫兹技术;3)光子芯片。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封面), Optics lettersAdvancedoptical materialsSensors& Actuators: B. Chemical.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10余篇,在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entum ElectronicsAPL Photonics等期刊上发表特邀论文5篇,H-Index=30,论文他引2450余次,获英国皇家化学学会2019 Top 1% 高被引中国作者。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6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深圳市重点、技术攻关等多项基金项目。获2020年第一届“创新杯”GF科技创新大赛集成应用组优秀提案奖。担任科技部科技研发重点项目会评专家(2017),第一、二届光纤激光领域国际会议AFL的程序组织委员,并在2018年,2019年主办了第二届、第四届“光子技术前沿论坛”。

【报告简介】:

本报告汇总了近期大能量飞秒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现状,然后围绕可饱和吸收体、大模场增益光纤、飞秒激光光束变换等技术展开探讨,并对未来发展和关键应用领域予以展望。同时汇报一下深圳大学超快激光团队在激光与太赫兹方面的平台建设情况。

                                               

【报告三】:GaN 微腔激光光学调控

【报告人】:南京邮电大学 朱刚毅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朱刚毅,男,教授,198012月生,20136月于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光学工程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作为项目主持人主持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电泵浦GaN基微盘激光器,复合微腔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ser& Photonics Review, App1. Phys. Lett.Opt. Lett., ACS App1. Mater. lnterface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多项。

【报告简介】:

硅基光电集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的基础,但是,硅基片上光源是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的实用化的主要障碍。氮化镓(GaN)基回音壁(WGM)激光具有高品质因子(Q)和低阈值等优异的光学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微纳加工工艺制备悬空的GaN微腔器件,在研究光泵浦微腔激光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结构,减小光学损耗,提高微腔区的发光增益,尝试进行电泵浦GaN微腔激光的研究,获得了初步结果。这种新型的微腔器件制备方法对于提高器件的光学特性和通信特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实现更高密度的光电集成。

特邀嘉宾:  湖南大学 贾红辉 研究员

贾红辉研究员2001年在武汉大学毕业之后,被保送国防科技大学攻读光学硕士、光学工程博士学位,2007年留校,2010年任理学院研究室主任,2012年任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副总工程师,分管理学院科研、学术交流、成果、保密及质量等工作,2013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生物交叉中心开展合作研究,2014年先后访问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丹麦波尔研究所。2017年起湖南大学特聘研究员。2020年湖南光学学会常务理事。2021年铜仁职院特聘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口137项目、军口863创新项目、国防预先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航天科技支撑项目等18项,累计经费4000多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54篇,获国防/发明专利授权6项。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